临海西兰花农残“零检出”技术体系
“零农残”是农产品管理的最高境界,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、现代农业科技和严格的管理制度,这一目标在临海西兰花生产实践中率首先得以实现。
2001年以来临海西兰花出口近9000多批次,批批通过严格的检测,从没出现农残超标现象。2007~2009年在应对并超越日本《肯定列表》后,临海西兰花通过了国内外检测机构的严格的质量检测,结果都达到“零检出”,安全性达到了最高境界。
根据产业发展经济技术条件,我们及时提出“零农残”生产技术体系,进一步提升产业标准化技术水平。临海西兰花农残“零检出”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科学内涵。
一、发挥优良的生态条件
西兰花属半耐寒蔬菜,喜冷凉气候,怕高温,花球稳长适温5.5~8.5℃,临海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明显,每年1~2月连续2个月温度稳定在6.0~6.5℃,正好符合花球稳长条件。最冷的1月份最低气温一般为-3℃,又不造成冻害。临海东部沿海1~2月份适度的低温适合西兰花生长,不适合病虫害生存,在冬季12月中旬至次年4月西兰花生长基本没有病虫危害,生产后期和产品采收期无须施药。
我们重视发挥优良的生态条件优势,积极推广中迟熟品种,在生产布局上坚持“1月上市”为中心的原则不动摇,并兼顾12月和2月,让临海西兰花主要在最佳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,农残“零检出”具备十分优良的生态基础。
二、进一步提升生态技术水平
临海西兰花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,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,特别是采用农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,农残“零检出”具备良好的技术保证。
1、全年合理轮作:在上半年,生产基地统一种植南瓜、西瓜、毛豆等非十字花科作物,积极推广早稻、实行水旱轮作,切断了小菜蛾等主要虫害的食物链,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基数。
2、实施废弃茎叶翻耕处理:菜农在西兰花收获后利用大型旋耕机进行茎叶旋耕处理,旋耕1次后,可使茎叶粉碎并与土壤混合,有消灭病虫害、培肥土壤、利于后作等作用。
3、开展病虫综合防治: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,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,做到统筹兼顾,通过一药多用、多虫兼治等办法开展病虫综合防治,减少农药使用。
4、采用主要害虫性诱剂防治:利用性诱剂基本上可控制斜纹夜蛾、甜菜夜蛾危害,同时正在示范新型小菜蛾性诱剂,取得了良好效果,性诱剂新技术正逐步在生产基地示范推广。
5、依靠抗性品种解决主要病害:生产上推广“优秀”、“绿雄90”等抗病品种彻底解决了花球霜霉病问题。
三、实行农残“零检出”安全间隔期
在具备独特生态条件和技术保证的情况下,临海西兰花一般在花球采收期不需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,但在有的年份在生长前期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病虫害。在需要进行农药防治的时候,我们选择高效低残农药,延长安全间隔期,严格实施“323”农药管理制度(“三统一服务”:龙头企业、合作社统一防治时间、统一农药品种、统一农药配送;“二档案管理”:龙头企业、合作社建立农药分发档案,作业区建立农药使用档案;“三监管制度”:植保员开展专职监管,作业区负责人开展日常监管,社员之间相互监管),确保实现产品农残“零检出”。
临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苏英京 2012年12月